|
杜撰 | 飲中八仙西峽神游記游玩雞峰的次日清晨,太陽自東方的碧空剛冒出小臉,飲中八仙隔夜的醉意還未退去,便商量去成州的又一4A級風(fēng)景區(qū)西峽,欲探訪慕名已久的東漢摩崖石刻《西狹頌》的真跡。 一行八人進入仿漢式建筑的闕門,但見眼前一闊大的栽有奇石花草與四角回廊連廳房的院子。院子南北兩面險峰對峙、蒼樹濃郁、芳草萋萋。
院中西廂房展廳內(nèi),懸掛著玻璃裝框的《西狹頌》的拓印碑刻,展柜上擺放著介紹《西狹頌》的各種書籍刊物。八仙了解到《西狹頌》真跡封存在西峽深谷中,就大致翻閱瀏覽了一通,遂出了展廳,穿過長廊角亭,沿石道古棧一路前行。沿途但見藤蘿蜿蜒,樹枝交織一起,直把山巖包裹得密密匝匝,綠透視閾。兩山之間的響水河,或在峽谷中潺潺繞行,或在巨石間沖騰奔瀉,激起無數(shù)晶瑩的浪花。一條條水簾似的飛瀑化成白練從峰頂之上的九天落下,橫空飛濺的水花,不時打濕八仙的衣衫,驚得他們邊走邊打冷顫。 峽中石階旁有一古木色水車,仿佛曾轉(zhuǎn)動過漢唐古韻,明清風(fēng)月,如今又不停旋轉(zhuǎn),撥動著當(dāng)今盛世的弦歌。 八仙隨景移步,一路沐風(fēng)聽蟬鳴,靜觀魚翔龍?zhí)叮栽谥畼O。行至峽窄處,仰見一線碧天映襯下的流云,在相看千年兩不厭的雙峰頂時卷時舒,適意之極。一會兒功夫,他們就來到石檐下玻璃櫥柜保護的《西狹頌》漢隸石刻真跡前。 碑文蒼勁、高古、遒勁的漢隸筆體,線條粗壯、字跡飽滿方正,墨跡古質(zhì)雄獷,引得八仙屏息靜觀,品讀良久。期間《西狹頌》簡介的音頻回音在空谷間迂回播放:“《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東漢建寧四年(171年)六月,由仇靖撰刻并書丹的漢隸摩崖石刻作品。與陜西省漢中市《石門頌》、略陽縣《郙閣頌》同列為漢隸書法“三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 此時,時間仿佛已凝固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往事里。眼前綺麗的山水風(fēng)景已形同虛設(shè),八仙的神思早就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間心隨景轉(zhuǎn)、情由感發(fā)的浮想聯(lián)翩,交替轉(zhuǎn)換。
以致當(dāng)他們觀賞完碑文,踏上懷英橋(曾稱德惠橋),憑欄觀望橋下的幾處深潭時,又似隱約看見清幽如鏡的水面里回蕩著仇靖精心刻碑與李翕太守在懸崖絕壁上與百姓們一起鑿洞穿楔、架橋修棧的場面。 行至后峽口,鶴發(fā)童顏的賀知章早已抑制不住一路感懷,他神色凝重,語重心長道:“華夏文明史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賢臣進入正史者屈指可數(shù),遺落鄉(xiāng)野者亦不勝枚舉。幸有《西狹頌》雄文,記錄留存了一位太守為民造福的事跡!” 張旭頗有同感說道:文字是語言、歷史、文化的載體,它自身也有造字、造型的歷史。漢隸在文字演進史上有著上承篆體下啟隸楷的巨大作用。仇靖的《西狹頌》漢隸碑刻,可謂功垂書界,留名史冊。”焦遂、崔宗之雖不懂書法史道,但也連連點頭,頗有同感。 走在最前面的汝陽王李琎回身應(yīng)道:“咱族姓本家李翕太守為百姓修棧筑路也算是垂名千秋!可以說是文字記錄了歷史,而歷史又成就了書法……” 左相李適之和道:“書法、歷史與文學(xué)相輔相成,在相互成就彼此的同時,也共同演繹推進著華夏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 蘇晉高呼道:“那些為保護書法瑰寶的歷代修復(fù)者功勞也不輕。不然我們何以在近兩千年后的今天能如此近距離一覽真跡。” 一直恃才傲物的李白早已按奈不住心中的感慨,只見他鳳眼高揚,仙衣飄飄,脫口而出:“天地萬物,皆為人設(shè);繁華過往,皆為人造,廣袤宇宙,滄海桑田都乃自然的大筆杰作。今日一聚,同游西峽,共品漢隸神采,聽聞隴南名人軼事,實屬人間盛事,咱們今日來個攬壺暢飲、不醉不休,如何?”,眾人激情瞬間被調(diào)動起,遂一齊高呼:“攬壺暢飲,不醉不休。” 此時已到夕陽落山之際,他們不舍地沿來路返回。隨后又被等候在西峽大門口的紅川酒業(yè)駐地接待人員,接引到西狹餐廳就餐歇息。 不愧為飲中仙子,文壇書界之泰斗,席間,他們借紅川酒傳情各抒己懷,對古圣先賢更是禮儀敬酒、贊美有加;他們在觥籌交錯間縱論千古、神游萬里,亦然忘卻今夕何夕,今夕何年!
文中部分圖片/視頻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紅川酒業(yè)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2013-2018
隴ICP備13000050號 甘公網(wǎng)安備62122102000315號